了解单招资讯,从湖南单招网开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单招经验

专家来帮忙,一起解读专业选择测试结果报告

很多同学在进行了“升学指导测验——专业选择测试”之后,得到结果报告时,会觉得与自己的预期不一致,产生结果报告不准的疑虑。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测验的结果报告呢?

  首先,应该了解,测试中的题目是专家团队在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标准的基础上编制,并在多年的应用中不断改进的,各项指标均显示,测验的信效度良好,能较好地达到测验目的。说明对大多数人来说,测验可以反应受测者的真实情况,起到良好的诊断效果,但是也不能排除有少部分测验结果会出现偏差的情况。

  另外,除了测验本身以外,测验施测过程中的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测验的环境、测验时人的情绪状态、是否认真作答、对测验的重视程度等。

  所以,为了确保测验最大效度的准确性,首先受测者应尽量在安静、平静的环境下进行测验,并认真作答;其次,作答时应严格按照作答要求,依据自己的真实情况作答,而非按照社会标准或他人对你的期待作答。

  那么,如果发现测验结果与自身情况不符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测验结果的生成过程是这样的:①根据受测者的作答情况,得到受测者的兴趣得分和胜任力得分;②根据一定的规则,得出受测者的兴趣类型和胜任力类型,画出受测者的兴趣和胜任力的结果剖析图及解释;③根据得分和类型的取码规则,得出相匹配的推荐专业。

  当受测者真实作答时,所推荐专业与个人的兴趣特点应该是匹配的。当出现测试结果推荐专业与原来想报的专业不一样的情况时,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考生在作答的过程中并未按照要求作答,而是过多地考虑了社会赞许性和自己或他人的期待,而未从自身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造成了测试结果产生偏差。二是考生在选择想要填报的志愿时,主要从“就业率”或专业热门程度进行思考,并没有真正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导致所选专业与自己的预期不一致。

  虽然测验是严格按照科学的测验流程编制并实施的,但是由于心理测验对象的隐秘性(如兴趣、性格、人格),为了了解测验对象,心理学者们需要建立一定的能够反映测验对象的评价标准,使得测验对象变得可以测量,并能够评价。但是,由于人的复杂性,使得任何测验都不可能完整地包括所有应包括的评价标准,使得测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而且对任何心理测量结果的评价均是建立在对大多数人的结果统计的基础之上的,即它代表的是与大多数的人相比,受测者的反应结果。因此,也可能会出现少部分人的结果过于极端或过于中性造成偏离真实情况的现象。

  当出现兴趣和胜任力类型与自身相符,但推荐的专业不符的情况时,受测者应更加仔细地分析测验结果,分析原因。比如一个男生在事务、艺术和技术型上兴趣较高,而职业胜任力突出表现为艺术、社会和技术型。测验重点推荐了新闻传播类专业,而他自己对金融、经济、通信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等专业很感兴趣,这个时候应如何看待测验结果呢?

  其实,通过分析,可以看到,系统之所以推荐了偏艺术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是首先通过兴趣和胜任力的匹配,得出他最适合的专业分布在艺术型和技术型方面。同时,他在艺术型上的兴趣和胜任力得分均高于技术型,于是得出最适合的专业类型为偏艺术类的专业,所以推荐了与其匹配的新闻传播类专业。

  另外,根据这位男同学的兴趣,金融、经济类专业较为符合经营型的特点,经营型的人需要对商业信息比较敏感,喜欢追求经济效益和个人成就,具有一定的组织计划能力,从事金融、经济类专业还同时需要与人打交道、亲和力强、有合作精神,以及细致严谨、做事有条理性等,这些特征恰恰都是社会型、事务型的人所具备的特征。而通信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专业等也均符合技术型的特征。不过根据作答情况,他仍需要在这些方面培养相应兴趣或提高能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专业选择测试时,受测者一定要按照要求认真作答,并在得到测验结果之后进行理性的分析。不要一味质疑测验的结果,也不要迷信测验,完全不考虑实际的情况。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建议考生和家长借助专业选择测试深入了解考生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考虑其他因素,如家庭经济条件、某些专业今后的发展趋势等,在符合考生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了解专业特点,并结合其他影响因素,锁定报考专业。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