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单招资讯,从湖南单招网开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考资讯

为高考加分“瘦身”点个赞

  备受关注的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新政终于“揭开面纱”。作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两项重要配套政策,12月17日上午,教育部对外正式发布了《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从2015年1月1日起,将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加分项目。

  到底哪些分该加?哪些分不该加?删减是出于合理还是迫于压力?对于大学选才来说,加分到底是帮助识别人才的依据还是干扰?加分与“裸考”哪个更有利于公平?被取消的加分项目,将对招考乃至基础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厘清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重新审视加分在高考招生政策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早在1950年,教育主管部门就规定,高考招生中,“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以及华侨学生,考试成绩虽差,得从宽录取”。1978年恢复高考以后,国家加大了人才选拔的力度,开始对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艺术特长生等实行高考分数优惠政策。对于三好生、优秀干部、国家二级运动员等加分,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此后,学科竞赛、科技类竞赛陆续纳入加分之列。2006年教育部公布了调整后的高考加分政策,涉及十多个条目数十个类别。

  从实际层面看,新的高考加分政策会带来哪些影响?考生、家长和高校又是怎么看待这项政策的呢?

  可以说,加分政策的改变,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享受加分的人数明显减少。对加分项目的清理,对“裸考生”来说无疑是个利好。

  为避免“注水”的加分给录取带来的干扰,一些高校在录取中只看“裸分”。在各校公布的招生章程中,都有对加分的专门说明。例如,清华大学在调档时,原则上承认各省(区、市)招生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予考生的政策性加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加明确表示,录取专业时以实际考分为准,高考成绩总分相同时,优先录取有政策加分考生。

  除了招生考试的公平,近年来围绕各项学科竞赛、体育和艺术特长进行的辅导、培训也是令学生和家长深感负担的原因。作为具有指挥棒效力的高考加分政策,能否起到“减负”、“降温”作用呢?实际情况得到了证实。目前,不少课外辅导机构已经见不到竞赛的宣传内容了。

  与加分脱钩后的体育、艺术、学科特长,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功利色彩。继续选择参加竞赛的学生,发展兴趣和提高能力的因素开始增加。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